為深入落實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六大筑基行動”,閻良區圍繞“用陣地吸引人、用活動凝聚人、用黨建引領人、用服務溫暖人”,實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優化提升工程,以“大門常開、場所常用、活動常辦、群眾常來”,讓黨群服務中心“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著力將黨群服務中心建成黨群緊密相連的“主陣地”,將黨組織建成引領基層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陣地”。
|召開工作部署會|
用陣地吸引人 夯實黨群服務“硬環境”
布局規范化。嚴格落實標識牌匾準入制度,規范黨員活動室、“三務”公開欄、黨徽國旗懸掛,科學優化陣地布局。功能內涵化。圍繞提升黨群服務中心承載力,配備必要的辦公硬件設施,提供便民服務軟配套,滿足居民群眾“微需求”??臻g效能化。堅持辦公最小化、服務最大化,推行開放式布局,整合閑置功能室,提升廣場空間使用率,因地制宜提高便民利民功能。特色差異化。改造利用陣地周邊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設置“口袋”公園等特色標識,打造網紅打卡地,推動內聚人氣和外引流量同頻共振。
|關山街道北馮村黨群服務中心|
用活動凝聚人 提升黨群服務“高效能”
激發群眾興趣。深入挖掘群眾意愿,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成立各類群眾組織,定期舉辦文體活動,切實增強群眾團體的凝聚力和積極性。推動活動下鄉。積極對接相關職能部門,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媒介,定期開展“科技文化下鄉”“義診進村”等公益性活動,著力將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為政策宣傳、公益服務、增長技能、開拓視野的窗口和橋梁。匯聚社會資源。引導各類藝術協會、志愿組織等各類社會團體,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創作基地,經常性開展采風創作、培訓交流等活動,為鄉村注入新思想、帶來新活力、引進新風尚。放大吸附效應。注重加強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運用,將更多群眾引流到黨群服務中心,參與各類活動,不斷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的吸引力和粘附力。
|新興街道新牛村村民在陣地跳廣場舞|
用黨建引領人 鍛造黨群服務“強引擎”
抓實基本制度。規范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制度,持續提升黨員隊伍凝聚力;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小微權力清單等機制,推動基層事務在陽光下運行;常態化開展干部滿意率測評,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主觀能動性。建強基本隊伍。深入落實基層干部實績化管理,建好用好干部實績檔案;縱深推進基層黨組織書記“1+1”黨建訂單責任制,通過構建“點單賦責、亮單督責、評單比責、考單兌責”責任閉環,持續推動基層干部干實事比實績出實效;扎實推行“蓄能充電、設崗定責、導師幫帶、跟班學習”等措施,動態建強基層后備干部隊伍。用活基本載體。建好用好黨員責任區(崗)、黨員先鋒隊、黨員中心戶,扎實開展黨員承諾踐諾活動和“雙培雙帶”工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常態化組織黨員開展為民服務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做到“五帶頭”。
|振興街道航空二路社區組織居民開展插花活動|
用服務溫暖人 實現黨群服務“零距離”
豐富服務內容。協調相關部門,統籌推動,逐步將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下放和代辦范圍,暢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完善服務機制。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為民代辦站點,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機制,建立健全“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全程跟蹤督辦”等制度,推動服務扁平化、便捷化,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壯大服務隊伍。用好用活抓黨建促基層治理“N+1+N”模式,統籌包抓部門、街道干部和黨員、志愿者成立工作服務隊,嵌入村、社區,當好宣傳員、調研員、服務員、戰斗員,常態服務、應急處突、請戰攻堅;搭建民主議事平臺,以民生實事和困擾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主要議事內容,激發群眾自治主動性,讓協商民主在基層開花結果。